首页 > 资讯中心

《改IP就像换马甲?聊聊那些年我们躲过的封号》

哎,说到改IP这事儿,我就想起去年帮朋友搞跨境电商那会儿。他店铺刚有点起色,第二天账号就被封了,气得在电话里直骂娘。我当时还笑话他:"你当平台风控是吃素的?"结果自己上手试了两次,嘿,还真就栽在IP上了。

你们知道最搞笑的是什么吗?有次我用了个号称"纯净住宅IP"的服务,结果登录账号三分钟就被识别出来了。后来查了下,那个IP段前一周刚被用来刷单,黑名单都还没凉透呢。现在想想,代理IP这玩意儿就跟谈恋爱似的,别人用剩下的千万别碰。

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有个老哥跟我说:"改IP不是万能的,但不改IP是万万不能的。"现在越想越觉得这话在理。前两天看群里有人抱怨,说用了动态IP还是被封,我点开他发的截图差点笑出声——好家伙,上午显示在杭州,下午就蹦到乌鲁木齐去了,这跨度比孙悟空翻跟斗还夸张。

说到动态IP,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。很多人觉得IP跳得越频繁越安全,其实完全反了。去年双十一期间,我们测试过二十多个服务商,发现那些IP切换太勤快的反而死得最快。有个账号更绝,两小时换了八个国家,结果直接触发平台人工审核。你们猜审核小哥看到登录记录时什么表情?我都能脑补出他一脸懵逼的样子。

有次跟做爬虫的朋友喝酒,他吐槽说现在反爬技术越来越变态。他们团队花大价钱买的代理IP池,用着用着就变成筛子了。最惨的是有次抓取竞品数据,刚跑起来就被对方技术锁定了真实IP,第二天收到律师函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。所以说啊,有些钱真不能省,贪便宜买的共享IP,指不定多少人在上面干坏事呢。

我发现个特别玄学的事——有时候明明IP检测各项指标都正常,可就是会被封。后来才琢磨明白,原来平台还会看行为轨迹。比如你前脚刚用美国IP登录,五分钟后就出现在日本,除非你会瞬移,否则不是挂代理是什么?这让我想起以前玩网游开外挂,总觉得自己伪装得天衣无缝,其实在GM眼里就跟裸奔没区别。

说到伪装度,不得不提指纹浏览器。这玩意刚出来时我们都当救命稻草,现在倒好,平台反制措施比我们升级还快。上个月见过最离谱的案例:有人同时开着三个指纹浏览器窗口,结果因为系统时钟不同步被识别出来了。当时我们团队讨论这个案例时,有个实习生突然冒出来句:"这不就是数字版的灰姑娘故事吗?午夜十二点打回原形。"差点没把我们笑死。

其实用代理IP最怕的是什么?不是贵,不是慢,是不稳定。我见过最坑的服务商,白天用着好好的,一到晚上高峰期就疯狂掉线。有次客户正在跟海外买家视频会议,画面突然跳到非洲某地,把对面老外看得一愣一愣的。后来那单黄了不说,客户差点把我们办公室给砸了。

你们有没有发现,越是贵的代理IP服务,客服态度越差?我买过某家号称企业级服务的,出了问题工单三天不回。后来实在等不及,假装是新客户咨询,好家伙,秒回!这操作把我给气笑了,敢情人家客服系统还带杀熟功能的。

最近发现个新趋势,很多平台开始盯上代理IP的支付环节了。比如用美国IP注册账号,却绑着中国的信用卡,这不摆明告诉人家有问题么?我认识个做独立站的哥们更绝,专门养了套虚拟信用卡体系,结果因为账单地址和IP对不上,连着被封了七个账号。后来他学乖了,现在每开一个新账号,连外卖都叫到代理IP所在地,说是要培养"数字生活习惯"。

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防关联的玄学。有次我把两个完全不同的账号,分别用英国和澳大利亚的IP登录,结果还是被判定关联了。查了半天才发现问题出在时区设置上——两个浏览器都用了北京时间。这就像你戴着金发碧眼的面具,一开口却是东北大碴子味,能不穿帮吗?

最让我头疼的是移动端代理,简直是个无底洞。试过各种VPN、软路由,甚至专门买了海外手机卡。有次出差在机场调试配置,旁边安检小哥一直盯着我看,估计以为我在搞什么间谍活动。后来才知道,原来是我手机后台同时挂着五个代理应用,耗电速度跟抽水机似的,手机烫得能煎鸡蛋。

现在想想,这行最魔幻的地方在于,我们整天琢磨怎么伪装成真人,平台整天研究怎么识别机器人。两边斗来斗去,末尾便宜了那些卖代理服务的。有时候半夜调试IP的时候,突然会冒出个念头:我们这些做互联网的,到底是在玩科技还是在玩躲猫猫?

免费
试用
在线咨询
企业微信
售后邮箱

售后邮箱:service@jiliuip.com